應勇代表最高人民檢察院向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作關于人民檢察院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檢察工作情況的報告時表示
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
以更高質量檢察履職服務美麗中國建設

10月2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應勇代表最高檢向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作關于人民檢察院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檢察工作情況的報告。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人民檢察院在生態文明法治建設中肩負著重要責任!10月2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應勇代表最高檢向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作關于人民檢察院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檢察工作情況的報告時表示,檢察機關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始終把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擺在突出位置,依法充分發揮“四大檢察”職能,持續深化生態文明司法保護,努力以更高質量檢察履職服務美麗中國建設,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睉轮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開展了一系列開創性工作,生態文明建設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成為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進展、發生歷史性變革的顯著標志。
應勇介紹,伴隨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各級檢察機關自覺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為法治擔當,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檢察工作扎實推進。2018年至2023年6月,全國檢察機關共辦理各類環境資源案件82.3萬件。堅持嚴的基調,依法懲治環境資源犯罪。2018年至2023年6月,受理審查起訴污染環境類犯罪4.3萬人,受理審查起訴破壞資源保護類犯罪35.1萬人。依法維護公益,充分履行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檢察職責,服務打好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凈土保衛戰。2018年至2023年6月,共辦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行政公益訴訟38.8萬件、民事公益訴訟5.9萬件。在嚴格依法辦案基礎上,充分履行訴訟監督職能,促進相關執法司法機關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提升環境資源執法司法質效。2018年至2023年6月,對認為應立案而未立案、不應立案而立案的環境資源案件,督促公安機關立案9543件、撤案9114件。督促行政執法機關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1.1萬件。對認為確有錯誤的刑事、民事、行政裁判分別提出抗訴1242件、53件、22件。落實懲罰性賠償,做實恢復性司法,規范法律適用,堅持標本兼治、深化源頭治理,以司法辦案助推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高水平治理。樹牢系統觀念,深化執法司法跨部門協作聯動,健全檢察機關一體履職機制和社會支持工作機制,推動構建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大格局。2018年以來,27個省級黨委、政府出臺支持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的意見,29個省級人大常委會出臺加強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的決定,均明確要求加強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公益訴訟工作。強化素能建設,不斷提升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檢察工作專業化水平。最高檢發布涉環境資源檢察工作司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性質文件20件,發布指導性案例18件、典型案例424件,編寫環境衛生犯罪等辦案指引,引導規范辦案。
“環境資源犯罪總體呈上升趨勢”“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公益損害問題多發”“環境資源保護法治意識有待進一步加強”……應勇表示,從檢察辦案情況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仍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近年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檢察工作雖取得積極進展,但同黨中央和人民群眾更高要求相比,同生態文明法治保障的形勢任務相比,還有不少問題和困難。檢察機關將錨定未來五年和到2035年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全面履行法律監督職能。提高政治站位,自覺服務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抓實監督辦案,不斷提升工作質效。深化多方協同,持續凝聚工作合力。加強隊伍建設,著力提升履職能力。以更寬視野、更大力度、更實舉措謀劃和推進生態文明司法保護工作。
應勇建議,加快推進編纂生態環境法典,為環境資源執法司法提供更充分依據,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快推進檢察公益訴訟專門立法,將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公益保護領域的生動實踐和原創性成果法治化、制度化;進一步推動完善環境資源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