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檢察:公益訴訟守護文明薪火
博湖縣人民檢察院檢察干警到博湖縣蒙古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中心,查看《萬里東歸圖》(原畫)的保護狀況。通訊員 馬藝文攝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境內有文物古跡351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8處,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61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72處!
歲月更迭,文化倍重,在巴州這片土地上,諸多文物和文化遺產無聲地向世人“訴說”著歷史的記憶。然而,近年來,巴州檢察干警在履職過程中發現,有一部分文化遺產傳承著歷史,卻沒有受到應有的善待!
如何才能保護好身邊的文化遺產?近年來,巴州檢察機關發揮公益訴訟職能,讓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迎來剛性監督。
公益訴訟劍指文物保護
若羌縣素有“華夏第一縣”之稱,舉世聞名的樓蘭故城就位于若羌縣境內。樓蘭故城在古代絲綢之路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被稱為“沙漠中的龐貝”!
去年以來,若羌縣人民檢察院聯合文物保護部門,歷時2個多月,驅車千余公里,深入樓蘭故城遺址、米蘭遺址、小河墓地等不可移動文物古跡,開展實地巡查!
結合巡查實際,有針對性地對樓蘭故城遺址可預見的諸多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檢察建議。通過上下聯動、部門相互配合,推動了樓蘭故城遺址有效修復!
目前,文物保護部門已對樓蘭故城遺址底部采用土坯砌補、注漿封堵、設置保護性圍欄等一系列措施完成搶修加固,正在等待驗收!
博格達沁古城遺址位于焉耆回族自治縣四十里城子鎮,對研究唐代西域古國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及佛教發展史等方面有重要價值!
今年5月,巴州人民檢察院干警在工作中發現,古城墻體未采取有效保護措施,常年的雨淋風蝕,導致部分墻體出現坍塌毀損,殘存的古城墻體僅用木樁簡單支撐。
6月9日,巴州人民檢察院立案辦理,并向巴州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發出檢察建議書,建議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博格達沁古城遺址保護管理工作,提高廣大人民群眾文物保護意識!
目前,該檢察建議正在進一步落實中!
歷百代而曠古,越千年而彌新。巴州檢察機關用一份份檢察建議讓巴州大地的文物古跡重新煥發生機!
截至目前,巴州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團隊通過履行職責,向文旅部門、相關鄉鎮政府等行政機關發出訴前檢察建議書,讓150余處文物古跡受到有效保護。
專項行動讓監督更有效
文物建筑承載著諸多歷史信息,是現實與歷史的紐帶,一旦被損毀,幾乎沒有修復的可能。巴州檢察機關積極開展“文物古跡保護公益訴訟專項活動”,劍指問題所在,形成監督閉環,讓一次次監督擲地有聲!
新疆的長城資源是中國長城文化遺產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位于輪臺縣境內的廷木墩烽火臺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文化遺址!
今年6月,輪臺縣人民檢察院干警在工作中發現,該遺址周邊棉農在受保護范圍內種植棉花,架設電線桿、電線,嚴重影響了文物遺址的完整性!
輪臺縣檢察院當即立案辦理,分別向輪臺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輪臺鎮政府發出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書,建議縣兩家單位形成工作合力,采取有效措施解決上述問題!
收到檢察建議書后兩家單位迅速開展整改行動。目前涉案農田的電線桿均已拆除完畢,農田承包者正在搶摘棉花,涉案約70畝農田正在有序清退!
“遺留建筑物得到有效修繕,所在鄉鎮已騰退因工作占用的園內建筑,各項保護措施相繼落實到位,針對馬蘭紅山軍博園進行實景式景觀園建設,共申請資金1.4億元,目前已到位1億元,相關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中!苯衲10月,在巴州檢察院和和碩縣人民檢察院聯合相關單位開展的革命文物保護、非遺文化領域專項巡查“回頭看”工作中,馬蘭紅山軍博園的工作人員激動地向大家介紹著整改升級的情況!
馬蘭紅山軍博園是我國“兩彈一星”誕生地之一,見證了“兩彈一星”成功研發的宏偉事業,是黨史、新中國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去年以來,和碩縣人民檢察院主要領導多次帶隊實地踏勘、多次與當地文旅局、馬蘭部隊溝通協調,有效推動了馬蘭紅山軍博園的保護工作。
部門聯動形成保護合力
“文物保護公益訴訟案件往往涉及多個部門,專項監督活動中,我們充分踐行‘雙贏多贏共贏’的監督理念,探索運用‘圓桌會議’、案件磋商、公開聽證等多種方式,與行政機關形成文物古跡保護合力!卑椭萑嗣駲z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劉崇波說!
博湖縣每年吸引數百萬游客參觀游覽。近年來,博湖縣深入實施全域旅游戰略,運用“非遺+節慶、非遺+旅游、非遺+演藝、非遺+體育”的模式,將文化與旅游有機結合,實現農牧民增收!
目前,博湖縣有非遺項目200余項,另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00人。

10月15日,博湖縣人民檢察院檢察干警到民間刺繡技藝傳承人家中走訪。?通訊員 馬藝文攝
今年,博湖縣人民檢察院在履行公益訴訟職能中發現,博湖縣蒙古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中心墻面展出的《萬里東歸圖》(原畫)未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教育機構未將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納入教學內容等問題,嚴重影響了縣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
9月,博湖縣人民檢察院向博湖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和博湖縣教科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書,目前各項建議正逐步落實!
非遺保護非一家之力就能完成,為形成非遺保護傳承長效機制,博湖縣檢察院與博湖縣文旅局會簽了《關于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作機制的意見》,明確檢察機關通過公益訴訟方式接入非遺保護工作,雙方建立線索交流、線索移送反饋、信息共享機制,通力協作,增強社會公眾對非遺的認同感及傳承發展民族文化的自覺性!
在巴州,部分文物的保護還涉及兵地雙方,必須通過協作方能達到保護目的!
尉犁縣人民檢察院就通過與兵團第二師烏魯克墾區人民檢察院聯合調查、固定證據、精準辦案,形成了保護都拉力古城的合力!
文物來源于歷史,存續與當下,施惠于未來。巴州人民檢察院黨組副書記、檢察長王國禹表示,檢察機關發揮公益訴訟職能,依法發出檢察建議書并跟進監督,有效激活和提升行政機關履職能力,以法治思維助推文物和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巴州檢察機關也將繼續探索相關領域公益訴訟案件辦理,督促行政機關厘清職能、全面履職,并不斷增強工作合力,推動行政機關完善長效工作機制,持續提升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綜合治理水平。